作者:日期:2017/12/14 10:51:17 人气:52
上世纪60年代初,印度军队不断侵占我国西藏的边境地区,挑起边界冲突。为了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周恩来总理冒着风险访问印度,与尼赫鲁总理进行会谈。虽然周恩来的和平努力未能收效,两年后中国军队被迫对入侵的印军发起还击,但他在此次印度之行中显示出的儒雅的风度及雄辩的口才,依然征服了新德里新闻界。
1 、尼赫鲁心事重重迎客人
1960年4月1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上空阴云密布,细雨霏霏。
印度总理兼外交部长尼赫鲁站在国际机场贵宾厅宽大的落地窗前。他身着长袍,棕色的脸庞上嵌着一对黑亮的眸子,微微翕动的嘴唇不知在自语些什么。除了一头华发和唇间黑白相杂的胡须,谁也不会相信,他已是71岁高龄了。
尼赫鲁从青年时代起就致力于印度的独立解放事业,先后5次被捕入狱。他和圣雄甘地一道,将印度各党派、各阶层、各种宗教信仰的民族团结到一起,终于赢得了印度的独立。随后,他又创立了不结盟运动,在美、苏两个对峙集团的夹缝中,开拓出了广阔的天地。
1955年的万隆会议,达到了他人生辉煌的顶点。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一道,极力倡导并通过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亦成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
此刻,他在等候一位贵宾,一个老朋友。这人就是5年前在万隆会议上,曾和他并肩站立,向世界呼唤和平的周恩来。
尼赫鲁的心情是痛苦的。两国间的边界纠纷已经持续了10年。50年代初期,他曾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而呐喊。当然,他也期望在“友爱”的热流中中国能够在边界争端中做一些让步。然而,遗留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几十具中国和印度士兵的尸体,把他从一厢情愿的迷梦中惊醒了。
外交部一位官员匆匆走到尼赫鲁身边,轻轻地说:“总理先生,周恩来的专机准时从仰光起飞,再有10分钟即可到达。”
尼赫鲁微微颔首。万隆会议前后,尼赫鲁曾4次会见过周恩来。他敏锐地感觉到,周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外交家,具备一个伟大领袖应有的、全部的优秀品质和出众的才能。和他好好谈谈,也许他会理解自己的苦衷,缓和边界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可是,他会命令军队后撤吗?
2 、周恩来的拥抱仍是那样真诚
此时,周恩来的专机已进入新德里上空,这位共和国总理的心境也是沉重的。中印之间约有2000公里的边界,虽然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在历史上按照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形成一条传统习惯的边界线。这条边界西段沿着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东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它一直受到两国人民的尊重。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背着当时的中国政府代表,在会外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用秘密换文的方式划了一条麦克马洪线,企图把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才使中印两国边界的传统习惯线遭到破坏。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政府继承英帝国主义对西藏的侵略野心,不断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推进,蚕食中国领土,不断在边界挑起武装冲突,打死打伤我军民,在我境内设立哨所。我国政府一直采取了克制忍让的态度。这次访印,就是希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境争端。
飞机开始降落,划过溅着水花的跑道,最后停在机坪的中心。舱门拉开,第一个走出机舱的是周恩来。他仿佛没有注意到前来欢迎的仅百十余人,仍然微笑着扬着手臂走下舷梯。
尼赫鲁的心抽动了一下。他回头望了一望,跟在身后的,除了各国外交使团的人外,只有七八个板着脸孔的自己的属下。周恩来走过来了,脸庞比往昔清瘦了不少,鬓角也添了几根华发,只是握手还是那样有力,拥抱仍是那样真诚。“周总理,还认识我吗?”一个身穿西服裙,肩挎照相机的年青女记者双手紧握着周恩来的手,用流利的中国话问。
“《泰晤士报》的记者,大名鼎鼎的韦尔娜小姐,我怎么会忘呢,记得嘛,咱们碰过杯,喝的是茅台酒,不过,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杯子里可掺了不少矿泉水噢!”
周围的外交官都笑了起来,不懂汉语的赶紧问翻译:“总理先生的话很可笑吗?”韦尔娜更是乐不可支,一对碧蓝色的眸子里溢出了泪水。
稍顷,韦尔娜问:“周总理,您的和平使命能完成吗?”
周恩来两手一张,“尽力而为吧,办这样的事情,一个诚意是不够的,需要两个……”
欢迎仪式进行了25分钟,便匆匆结束了。车队沿着空荡荡的大街,驶向中国代表团下榻的总统府。
新德里,1960年4月25日晚7时30分,周恩来将举行记者招待会。
消息传来,顿时轰动了新德里的记者。各外国大使馆及新闻台社都知道,在此之前周恩来曾提议和尼赫鲁共同举行记者招待会,这个意见遭到了印方的拒绝。为了使各国外交使团和舆论界对中国立场有进一步的理解,周恩来才决定单方面行动。
经受过风浪和战火考验的周恩来阅历惊人的丰富,为了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平息一下有些记者的愤怒火气,人一到齐,工作人员便开始散发早打印好的周恩来的声明,上面扼要简洁地阐述了中国的立场:边界从未划定,问题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在谈判未达成协议之前,双方应维持边界现状,不应片面行动,更不允许使用武力来改变这种状况。最后,周恩来将双方的共同点或接近点规纳为六条,一并印在显赫的位置上。
3 、45分钟演讲极富魅力
晚7时20分,周恩来、陈毅带领随行人员走近圆柱厅的边门。韦尔娜突然闪了出来,急切地说:“总理先生,有帮人准备不顾外交礼仪向您发难,您可要小心啊!”周恩来微微点头,“谢谢您,韦尔娜小姐。”说完继续前行。韦尔娜又迅疾地抢到前边,语音凄颤地说:“周,这不是招待会,是射击场,您是唯一的靶子,上千只枪口都瞄准了你,你不能进去。”周恩来严肃了,轻轻抚了抚韦尔娜瘦削的肩膀,“放心吧,新德里的子弹打不倒我。”
韦尔娜没有危言耸听。的确,印度新闻托拉斯的一伙人,预先抢占了有利位置,准备在周恩来一走进大厅时就狂呼口号,给他一个下马威。可惜,他们的注意力被手中的周恩来的声明吸引住了,以至周恩来跨进大厅,缓缓走上靠前排居中的讲台时,才有一个尖细的声音喊:“中国佬,滚出去!”但这阵小小的骚动还没等掀起大浪,就被热烈的掌声淹没了。
周恩来开始了45分钟的讲演,他的语音沉稳,略带沙哑,却极富魅力。“中国、印度,都有着5000年的古老文明……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和平相处,休养生息,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印之间从未发生过真正的战争。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即使遇到再大的问题,也应坐下来,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切不可对上辜负了列祖列宗的遗德,对下贻害后世子孙。”
周恩来的演讲刚一结束,圆柱厅里便爆发出掌声的大潮。周恩来端起茶杯,侧身呷了一口茶,清了清喉咙,说:“有位朋友告诉我,在座的有不少是战神鸠摩罗的子孙,准备好了炮弹轰击我。我觉得,心里有火、有气,就应该发出来,我愿意承受。因为,我是你们的朋友。”
4 、妙喻“强盗”讽刺殖民者
终于,有一个留大胡子的人站起来说:“我是印度新闻托拉斯的记者,请问周恩来先生,中印边界的领土划分已经是十分明确的了,难道还有什么必要再进行谈判,再重新划分吗?”
周恩来耐心地回答:“如果你对中印边界的百年历史多做些研究,并且能真诚地倾听一下中国政府的呼声,我想,你是不会提出这种问题的。”
一位欧洲人站了起来:“我是英国路透社记者詹姆斯,总理先生口口声声要靠谈判来解决问题,请问,原本属于别人的东西,你认为有什么资格和必要去讨论这东西的归属吗?”
周恩来严肃地说:“詹姆斯先生,在国与国的领土纠纷中,你刚才的比喻显然不十分恰当,我愿就这个比喻再做些说明,如果一个强盗夺走了别人的东西,那么原物的主人不该向强盗讨还吗?”
詹姆斯气急败坏他说:“你……你敢说印度是强盗。”
周恩来坦然而答:“强盗,有,但不是印度,而是英国的殖民政策。中国和印度是朋友,而且应该永远是朋友。”
后排一位记者拍了拍詹姆斯的肩膀,站起来问:“总理先生,你们不打招呼,在有争议的地区擅自修了一条公路,这难道也是在表示和平、尊重和友谊吗?”
台下响起得意的嘘声、口哨声。
周恩来诚恳地回答:“不错,我们是在喀喇昆仑山侧修了一条公路。这就是青藏公路,是为了改善新疆、西藏地区的交通困难状况而修筑的,其中有几段因山脉阻隔,穿越了阿克赛钦地区的一角。我们原本以为,这是众所周知的中国领土。后来印度政府提出了抗议,我们愿意就此问题进行协商解决。如果这不算和平、尊重、友谊的话,那么印度政府越过传统的边界,在有争议地区建立军事据点,武装巡逻,不但不打招呼,而且逐步推进,动枪动炮,这又算是什么呢?”
台下的记者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周恩来的雄辩虽早有耳闻,但今日才是第一次领教。
5 、冷静回击“侵略”诽谤
“我是印度独立报记者托姆拉。总理先生,你不认为,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愈演愈烈,直到今天动枪死人的境地,完全是你们自恃大国身份,对印度横行侵犯的结果吗?”
周恩来冷峻地说:“不对。缅甸、不丹、尼泊尔都是小国,也都和我们有麦克马洪线的困扰,可为什么我们能和平地达成边界协议呢?事物的逻辑并不是当一个大国与一个小国发生纠纷的时候,大国就必然是无理的、蛮横的。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那么印度同巴基斯坦、锡金的边界纠纷,也是大国欺侮小国吗?事实上,印度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是一个小国,她的综合国力,她的人口,她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尤其她引以骄傲的几千年的古代文明,一丝一毫也不比中国差,这怎么说得上是大国对小国的侵犯呢?”
托姆拉激怒地涨红了脸,晃动着粗短的胳膊,扯着嗓子喊:“不管怎么说,你们是侵略者,是你们伤害了印度的感情,你们要滚出去……”
周恩来的面孔异常冷峻,语气却异乎寻常地平稳:“如果说到伤害感情,我想反问一句,究竟是谁伤害了谁?去年我国在平定西藏叛乱时,明知有些人背后搞鬼,我们并没有责怪,而是在采取军事行动前,电告贵国政府,保证对印度侨民提供保护。达赖喇嘛逃往贵国避难,中国政府根据‘对政治犯可以给予保护’的国际惯例,予以了宽容。在边界纠纷中,中国军队没有前进一步,连例行的边界巡逻也停止了。我们伤害谁啦?
可是印度政府呢?面对领土纠纷拒不谈判,至今不断派出军队在我领土内巡逻。多次开枪,打死打伤我边防军民。去年,在我国处理自己的内政西藏问题时,贵国各城市都举行了大规模的,声援西藏叛乱集团。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去年4月,在贵国孟买,政府怂恿一批歹徒,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肖像贴在中国总领事馆的墙上,往肖像上抛掷变质鸡蛋、烂西红柿和砖瓦泥块。请问,这是什么?这不仅是伤害了我们的感情,而且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侮辱。”
托姆拉惶急地辩解道:“那是一小部分人,绝不能代表印度政府……”
6 、儒雅的风度征服千余记者
坐在周恩来身侧的外交部长陈毅猛然站了起来,抓起话筒怒不可遏地喊道:“够了,不要狡辩了,我只说一句,中国是受到损害了,中国是受到了损害了。毛泽东主席有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谓予不信,皇天可鉴。”
大厅里的人被陈毅的话全部震慑住了,记者们你看看我,我瞅瞅你,苦笑着摇头。
在座的每个人都明白,陈毅不光是外交部长,而且是身经百战的元帅。
周恩来接过话筒说:“请原谅,我的外交部长是一时愤慨所致,并非危言恫吓。我想最后再说一句,中印两国都曾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饱受过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蹂躏。中印两国应该友好、和睦。自家的事好商量,绝不能让边界纠纷再继续扩大,以致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
韦尔娜站起来,极严肃庄重地说:“我还有一个问题,总理先生能够坦诚相告吗?”
周恩来扬扬手说:“我想,我会尽其所能地回答你。”“那好,据我所知,您今年已经62岁了,比我的父亲还要大8岁,可是,你为什么仍然那么年青、俊美,像个小伙子,能回答吗?”
全场上静默有顷,猛然爆出一阵畅快的大笑。
与刚才舌战群儒、大展辩才的情形相左,此时的周恩来,倒真有些腼腆了。他望了望身旁忍俊不禁的陈毅,又摊了摊两手,嗫嚅着说:“这样的问题,我可以不回答吗?”
“不行。”这两个字,居然是上千名记者用不同语言异口同声发出的轰鸣。
周恩来搓了搓两手,说:“好,我回答,我只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生活的……”
话音未落,台下的掌声、叫好声犹如天边滚过的巨雷,上千名记者全部站起来,跺着脚,拍着巴掌,长达7分钟的掌声里,竟然包括刚才那些曾向周恩来发难的人。